行業資訊2016/09/23

【APP開發】AppStore的話費支付 大蛋糕還是小雞肋?

不久前,蘋果宣佈在全球多地新增加運營商話費支付作為AppStore的支付模式,這讓人不禁思考:話費支付為何成為AppStore的新增支付渠道?

對於移動支付,市場關注點幾乎集中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 兩大巨頭佔據了九成的市場份額,以至於一項再正常不過的提現收費舉措都引起輿論爭議。事實上,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影響力主要在電商及一二線城市的線下消費,筆者認為,在虛擬商品的支付中,以上兩者未必是最好的選擇。在支付寶的盤踞下,移動支付還有其他路可走麼?

筆者從事聚合支付服務10年,所整合的支付方式包括運營商話費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寶、銀聯等。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號稱佔據萬億級市場,「蛋糕」之大毋庸置疑,而對於話費支付,總有人不解地問我,這麼小的行業還到底還值不值得做?

網際網路的發展已經進入細分市場的應用,移動支付也不例外。僅從市場規模看來,國內話費支付一年大概300來億,確實與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不可同日而語,但話費支付與手機有天然的聯絡,且不需要繫結銀行卡,適合於高頻、小額的手機應用及數字內容購買,比如手機遊戲、音樂、視訊、閱讀等。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習慣支付寶繫結銀行卡消費的使用者可能覺得這沒什麼,但在手機安全相對薄弱的三四線城市,繫結銀行卡的使用者教育成本與推廣難度,遠遠大於一二線城市。

第三方市場調查機構的報告顯示:在國內三四線城市的手機網民中,有80.3%的網民認為手機支付可以接受,而在願意接受手機支付的使用者中,有36.7%的網民希望通過手機話費直接扣除,可見簡單快捷的話費支付符合了三成多傳統手機使用者的習慣。不僅是中國,據研究機構稱,全球話費支付使用比較活躍的地區包括德國、俄羅斯、中東和非洲市場。在日本市場,谷歌Play商店的應用購買有70%通過話費支付完成。

那是否可以說,話費支付在數字商品支付中有絕對的優勢呢?筆者認為這是一種有益的補充,主要還是看應用場景。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及其他第三方支付以電商屬性為主,切入的是中高階消費及金融服務,而話費支付則以數字商品為主,切入的是200元以下的小額支付。比如同是遊戲,大型網遊的玩家更多選擇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這類支付工具,單機版手遊玩家和那些不方便、不願意繫結銀行卡的使用者則更願意通過話費支付。使用門檻最低、覆蓋面最廣的還是話費支付

龐大的市場潛力催生了一批有代表性的話費支付運營的企業。中國移動和中國銀聯發起成立的「聯動優勢」公司,今年初被上市公司海立美達以30億收購。而在手遊及APP支付起步較早的斯凱網路(2010年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其2014年財報顯示,全年營收5.86億元,其中單機遊戲佔比約88.8%,主要支付方式來自三大運營商的話費支付。專注移動支付及數字商品支付的廣州吉仕移動最近登陸新三板,其2016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收入為1038萬元。

谷歌、蘋果、亞馬遜Facebook等巨頭均支援話費購買數字內容,谷歌已經在全世界45個國家和地區支援了話費支付。初具規模的話費支付運營公司已經出現,公開資料顯示,美國的Boku是目前最大的話費支付運營公司,目前已經進軍了全球80多個國家,在全球與270家電信運營商合作,建立了完善的運營商支付體系。

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也在逐步開放和規範話費支付能力,中國移動單獨成立了中移互聯公司及咪咕公司,專注打造手機數字內容、服務生態圈。2015年,咪咕公司為內容、渠道合作伙伴帶來收入121億元,25家合作伙伴獲得的分成收入超過1億元,11家合作渠道收入超過1億元,全部來自話費支付

綜合國內外的發展勢頭,筆者認為,話費支付在數字商品支付上有獨天獨厚的優勢,市場發展潛力大,離天花板還很遠。當然,從長遠來看,支付運營企業如果能整合更多支付手段,滿足使用者多元化的支付體驗,想象空間會更大。這也是為什麼當前部分聚合支付服務商加強了與支付寶、微信支付、電信運營商的深入合作,期望通過多重合力踏上發展快車道。

本文來自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