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2016/09/22

【蘇州APP開發】「大而全」正在成為app發展的新方向!

如今距離蘋果推出App Store 8年有餘。智慧手機——不論蘋果或安卓——已經成為現代人的標配。而各種app也取代PC時代的網站和軟體,成為滿足人們日常各種需求的最便捷途徑。

不過當這些萌萌的圓角圖示第一次出現在手機上時,並不受到如今這般喜愛。當時許多傳統意義的「電腦達人」對這種將「網頁功能圖示化」的創新不屑一顧,認為是給小白的玩意兒。不過極客始終不明白「傻瓜化」才永遠是大眾的心頭愛。app這一概念的出世,其意義不亞於發明了半個智慧手機。若沒有App Store的推出,僅靠蘋果一家之力,iPhone頂多成為小而寡的奢侈品,而不會這麼風靡全球雅俗通吃。經過了最初幾年的簡陋階段之後,現今的app已然不僅僅是簡單地「網站快捷圖示」。配合越發豐富的手機硬體(比如陀螺儀和氣壓計之類),許多不可思議的新功能和新創意得以發揮。以前在20寸大螢幕上沒實現的夢想,如今在4寸5寸的小螢幕上實現了。人事發展覷然怪哉。

除了喜歡傻瓜化,人類心理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見多了就厭。app數量越來越多,同質化成為開發者和使用者都意識到的問題。在App Store裡搜一個關鍵詞,返回出來成千上萬讓你眼花的結果。在真真假假的評分和評論裡挑選成了讓人頭痛的事。經常手機上裝了幾屏app,不僅沒有提升效率,反而把日常變的瑣碎和煩惱。

記得瑞士軍刀嗎?小小的體積內包含了各種工具。千能萬巧於一身,讓它成為戶外人士的理想工具。而現在,app世界的瑞士軍刀要來了。

8年了,手機app發展到了新階段。「大而全」正在成為手機app的終極形態。

app發展的最初目標是「精細化」,即通過一個圖示快速實現使用者想要的功能。比如拍照、遊戲和聊天。而現在事情有點像反過來,此時app流行「全能」。一個app恨不得囊括社交、支付、新聞閱讀等等所有功能,才安心不會因功能疏漏而失去使用者。

或許你也在驚訝曾幾何時微信從一個語音聊天軟體變成了一個「營銷工具」和「閱讀平臺」。不過或許更恰當的說法是微信沒有「變成」,而是「相容」了營銷工具和閱讀平臺的功能。與此同時還有一直在後面默默追趕鍥而不捨社交夢不死的支付寶同學。兩者的對比很有趣,微信是在社交的基礎上發展了金融,發展的很成功;支付寶是企圖在金融的基礎上發展社交,卻不太成功。其中有說不出的微妙。

前不久Facebook的Messenger也後知後覺地增加了應用內支付功能。而隨iOS 10推送的新版iMessage更是一改往日嚴肅面孔,變得異常活潑和歡快。更是有了貼紙商店來增加可玩性。這兩個都是app全能化的好例子。

app世界裏,全能的app正在重新整理人們對手機應用的觀念。就消費方面來說:傳統的app採用充值消費,而且只能在本app內購買內容。Android Pay和Apple Pay就是功能開放的優秀典範。軟體世界的進化某種程度上和現實世界的發展是耦合的。前者相當於老式的商店優惠卡,每個商店都得辦一張。而後者相當於用一張信用卡即可以購買所有商店的商品。其中便利的差別自會讓使用者做出「流量」的投票。而流量就是收益。

現在Facebook的Messenger已經變得相當完善。它能提供app內購物和打車,新增的移動支付功能也算是及時補足了短板。微信作為中國人在社交app(軟體)上的代表作,第一次突破地域,在世界廣受好評。福布斯甚至直諫Facebook應該像微信學習。經濟學人雜誌同樣也被這款「超級app」的體量嚇到,他們稱微信已經成了中國使用者的「主應用」。其功能之無所不包,正取代系統,成為手機的同義詞。

「融合」與「全能」相得益彰。或許未來隨著app全能化和手機系統開放化的發展,智慧手機會帶給人全新的體驗。

嚴格說起來,這些行為並非創新。更像是思維模式的改變。把以往分散的功能用優美的形式疊加起來,結果就會很不同。有時候巨大的經濟效益也就是產生在轉換思維的一霎那。

本文來自網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