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外包】使用者體驗的關鍵一環:APP的導航種類大全及對應功能作用
2017/01/22

【軟體外包】使用者體驗的關鍵一環:APP的導航種類大全及對應功能作用

【軟體外包】使用者體驗的關鍵一環:APP的導航種類大全及對應功能作用

【文章摘要】通過相關競品與使用者訪談分析,我們發現,該類產品的使用者在某個時間段的興趣域幾乎是特定的,比如我現在就想刷一些大V的乾貨,因此決定了使用者頻繁切換的概率是比較低的。

一、寫在前面

關於移動端導航模式,我想你身邊已經有很多很多類似的文章了,什麼“標籤式導航”、“抽屜式導航”、“列表式導航”、“葫蘆娃噴火式導航”、“天馬流星式導 航”…甚至你以為掌握這些,就能遊走產品資訊架構中的任何和導航有關的問題,現實是,當你在真正運用時,你才發現“咦?剛纔葫蘆娃噴火式導航是咋用的 啦”。所以在開始之前,你需要明白一個事實:使用者體驗是一個整體,脫離產品方向去解釋那些所謂的“葫蘆娃噴火式”毫無意義。

 二、你的產品為什麼需要導航欄

導航設計的目的就是需要突出產品的核心,扁平化使用者的任務路徑。無論是PC還是移動端,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導航的產品會是什麼樣子,我們可能都會成為“瞎 子”,悶頭亂撞。當然,那些有導航的也別50步笑百步,錯誤的使用導航模式,和沒使用導航的效果是一樣的,你的產品沒那麼不言而喻,等待你產品的只有死路 一條。

因此明白了導航設計的目的:突出產品核心,扁平化使用者任務路徑,下面的就是對產品的理解,產品的核心是什麼?什麼樣的導航模式最能反映我產品的核心,包括是否起到了扁平使用者操作的作用?

  三、它的作用很大,但並沒有描述中的那麼神乎

1.抽屜式導航?它其實就是一種化繁為簡的“超級整理術”

抽屜式導航更多的被應用於資訊流產品設計中,這類產品注重核心內容的展示,使用者的任務路徑較為單一,幾乎都是用於瀏覽產品的核心內容,至於其他比較低頻的模組入口則會隱藏在當前介面後方,避免冗餘的模組搶奪使用者的眼球。

其實我並不喜歡將其稱為“XXX導航”,因為可能在我解釋完所有內容之後,等你在工作中再遇到相似的情境,你可能又會疑問“咦?那個XXX導航是怎麼用的來著”。

抽屜式導航本質是什麼?有人可能會說:“一種互動風格”,再具體一點,有人可能又會說:“互動風格中的一種導航風格”。如果今天你也看了我這篇文章,請你忘 記這以上這兩種回答。抽屜式導航說到底就是一種化繁為簡的“超級整理術”。“2/8”法則告訴我們,80%的使用者只用哪寫20%功能,這20%功能就是信 息流裏面的核心功能,如果那80%不常用的功能也佔用著最重要的位置,那麼使用者就會被打擾,產生臃腫感,甚至會放棄使用產品。

2.標籤式導航?它僅是讓使用者任務路徑更加扁平

同樣的,我們經常會講到的,標籤式、標籤式,那麼標籤式導航的的本質是什麼呢?

在設計規劃期,我們通過產品的資訊架構可以直觀的瞭解產品的核心功能,以及各功能之間的一個關係,當產品的整個體驗流中是以幾個常用功能模組(PS:一般不 超過5個)貫穿的,意味著使用者需要在多個標籤入口之間來回切換,爲了保證切換的效率,將貫穿產品整個體驗的流的模組平鋪在Tab Bar位置,保證了使用者任務路徑的扁平。

3.桌面式導航?它只是對於扁平比較獨立的使用者任務路徑模組的另一種思考

我前面提到了“當產品的整體體驗流是由幾個常用功能模組貫穿而成時,爲了保證使用者任務路徑的扁平,我們將這幾個模組平鋪在Tab Bar上,後來被冠以’標籤式導航‘的稱呼”。那麼當產品的整體體驗流不能由有限個(一般不超過5個)功能模組貫穿時,或者說,整個體驗流是由無限個 (PS:這裏的“無限”是相對的概念,一般數十個以上都可稱為無限個)功能模組整合而成的,那麼這是我們是不是還可以平鋪在“Tab Bar”上呢?

“Tab Bar”就算了,因為通過相關競品分析,我們發現使用“桌面式”導航的應用,每一個入口往往是比較獨立的資訊內容,使用者進入一個入口後只處理與此入口相關 的內容,這就意味著使用者在幾個任務之間頻繁切換的概率比較低,這就意味著就算有標籤式導航,也是個雞肋導航。但是由於功能入口眾多,我們還得“平鋪”,不 過“平鋪”的意義不太一樣了,Tab Bar是爲了保證來回切換任務的扁平,而這裏的“平鋪”是用來保證使用者搜尋行為的扁平,因此對展示功能入口數量的限制沒有Tab Bar那麼苛刻,所以Table View就成了最好的舞臺,也就是我們一直神叨叨的“桌面式導航。”

4.選單式導航?相比於扁平使用者任務路徑,凸顯產品的核心會顯的更加重要

對於像微博這樣開放性的資訊流,使用者在不同情景和不同時段下可能會有不同的興趣域,我想看一下我喜愛明星最近的動態放鬆一下、我想看一下我的專業領域達人的 動態學習一些乾貨…不同的人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同一個人不同時段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可能前一秒你還是“酷愛足球運動的財經男”,下一秒你很可能又會 成為那個喜歡娛樂八卦的“清新女”。

通過相關競品與使用者訪談分析,我們發現,該類產品的使用者在某個時間段的興趣域幾乎是特定的,比如我現在就想刷一些大V的乾貨,因此決定了使用者頻繁切換的概率是比較低的。

說到這裏,有人可能覺得這句話好像在哪裏聽過,是的,桌面式導航也是這種情境——使用者頻繁切換的概率是比較低的,那麼我們可不可以也像“桌面式導航”那樣,將這些興趣頻道入口平鋪在Table View上呢?

首 先你想到了這一層,我很開心,因為你已經不再糾結那些神叨叨的形式了,開始追求“花架子”背後的機制了。其次不知道你注意沒有,桌面式導航為什麼需要平 鋪?因為獨立的功能入口太多了,我們爲了保證搜尋行為的扁平而採用的招式。但是這裏的興趣頻道是獨立且有限的。獨立性是選單式導航與桌面式導航的共性,你 還記得在桌面式導航,我強調“平鋪只是爲了服務搜尋,和切換沒有關係”,但是選單式導航的興趣頻道就那麼幾個(有限性),沒有多少搜尋成本,因此此時的 “平鋪”似乎沒有太大意義,再想想我在第二部分講的:“導航設計的目的是突出產品的核心,扁平化使用者的任務路徑。”現在相比於扁平使用者的任務路徑,突出產 品的核心(因為這裏的產品更多的是資訊流產品,資訊流最強調沉浸體驗)反而會顯得更加重要,因此我們需要“超級整理術”,收起那些現在可能用不到的80% 模組,保留真正有用的20%,通過面積和內容限制保證了此刻使用者的沉浸體驗。

5.點聚式導航?它僅是一種暖心的UCD法則的衍生物

點聚式導航最早來自於“Path”,它將使用者最頻繁使用的多個核心功能點匯聚在主介面中顯示,通常這些功能具有一定的交集,比如都是“發動態”用的,發音樂有關的動態、發LBS資訊有關的動態、發照片有關的動態。本質其實是一種“超級整理術”中的合併同類項術。

為什麼需要“合併同類項”?合併同類項是爲了突出產品更重要的內容,當用戶已經確定,自己需要那些同類項來豐富自己的移動端體驗,此時再分解同類項,並且分解的過程是那麼的有趣。懂你+有趣=暖心。

6.走馬燈導航?它僅想讓你多看她一眼

看到只顯示1/8的圖片,你會本能地把它滑出來,因為強迫症在作怪,當然你可能抑制力很好,沒有滑,但是1/8不完整圖片也會讓你感覺彆扭,只要你“彆扭 了”它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你的眼球已經被它“Catch”了,換句話說,它希望你看到這些內容(和商業目標有關),你的確因為強迫症的驅使聚焦於這些內 容,結果發現“哎呦,不錯喲”(迎合了使用者目標),產品目標、使用者目標達成完美融合。

7.列表導航?一張名片的效果

“我是做xxx的,這是我的名片,如果哪天你有類似需求,歡迎找我啊,一定給你優惠!”儘管你沒有買東西,但是銷售人員也成功了,因為它銷售了一張名片,有了 這張名片,就等於你現在已經是他的長線之魚。有一天你很想買一樣東西,突然想起,那天那個人給你一張名片,依據名片上的不同資訊,你成功從數十張裏面找到 了它,再次依據這張名片上的資訊,你聯絡到了那天的銷售人員,並且達成了交易。

這個過程中,名片扮演了“長線”的作用。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名片,就意味著這條線就斷了,那位銷售者也因此損失了一條魚。對應到產品,那位銷售者其實就是我 們產品,顧客就是我們的使用者,那個“名片”或者“長線”就是這裏的“列表導航”,通過列表導航的識別,使用者可以完成自己的目標,同時也帶來了商業目標。

易識別性是其最重要的衡量準則,因為它承載了產品大量的資料資訊,相當於產品的語言後設資料,只有具備共同的語言後設資料,纔有可能促使產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不言而喻!

8.圖示導航?它只是一種展示資訊的扁平處理方式

針對以圖片為主的應用平臺,經常變化的圖片會讓使用者感受到欄目內容的更新的及時性,對使用者來說是比較核心的點。圖示導航將這些更新的資訊視覺化,以達到展示 資訊扁平化的作用。這裏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導航需要配置固定的欄目或標題,防止不斷更新的圖片讓使用者找不到相應的入口。

9.分段選項卡?它只是使用者來扁平使用者來回切換任務路徑

我們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當產品的某個模組是由有限個子集貫穿時,我們該採用什麼導航形式?”這句話,好眼熟啊,沒錯,在“標籤式導航”部分我們提到“當產品由有限個模組貫穿時,我們會採用平鋪在‘Tab Bar’位置的標籤式導航。”

現在我們的物件由產品變成了產品的某個模組,數學裏有一個叫做”等效替換法”,令t=sin(x),然後將有關sinx的元素全部替換成t,從而使一個複雜 的正弦問題,變成了一個簡單的線性問題。同樣對應產品的某個模組我們可以將其看成產品,這樣問題又變成了一個標籤式導航問題了,對於標籤式導航我們再熟悉 不過,所以我們只需採取相同的手法就行了,只是原來的“Tab Bar”要換成“Segment Control”區域。

 四、總結

當你讀到這兒,你可能已經忘記了“走馬燈導航導航是什麼鬼?”“選單式導航是什麼鬼?”但是有一天你在實戰中發現當前產品的資訊架構正是由有限個元素貫穿時,你意識到使用者對這些模組來回切換的需求比較大,因此需要將他們平鋪在Tab Bar上,以確保使用者操作路徑的扁平,從而實現使用者體驗的優化與使用者留存。如果你真的做到了這一步,我會很開心,因為我這篇文章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來源:鳥哥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