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問題2016/06/03

【APP開發】app或成洩露個人隱私「元兇」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網上約車、購物、叫外賣、手機導航……現在很多人,從早上一睜眼到晚上睡覺,幾乎每時每刻都享受著手機app帶來的便利。在那些「手機控」們看來,沒有手機的生活簡直不能想象。

但是,我們手機裡的app是否安全呢?在下載安裝app的時候,很多人對授權許可權條款只是一掃而過,並下意識地選擇同意安裝;同時,有些app在註冊的時候,還需要使用者填寫姓名、電話等個人資訊。這樣一來,使用者每一次分享位置、每一筆消費支出,每一趟導航出行,都會生成相應的資料,一不留神使用者的隱私也就洩露了。

大資料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是資料的生產者和消費者,也存在著被消費的風險。那麼,該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和商業機密呢?只要你的手機裡安裝了百度、高德等導航軟體,無論你在哪裏技術人員都可以很快通過手機裡app提供的資料找到你。事實上,app本身跟位置並沒有太多的關係,但是app會強行搜尋你的位置資訊。因此,有人擔心這樣一來,自己簡直是個透明人。網際網路專家張鵬指出,如何處理和保護個人隱私資訊正是現代科技網際網路中面臨的一道嚴峻課題。資料越來越豐富,在很多應用裡個人的資料其實已經開始涉及到隱私,甚至與個人特徵相關的東西。這個資料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是誰的?以及應該如何保護?這些問題可能都是現在需要認真討論的。

有統計顯示,2015年全球資料洩密的事故1673起,涉及7億多條資料記錄;醫療行業丟失了8000多萬份個人隱私資料。很多「手機控」在下載安裝app時不會注意看授權許可權條款,便直接同意安裝,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動作,app會完成訪問通訊錄、讀取通話記錄、讀取簡訊記錄、讀取位置資訊、監聽手機通話等一系列行為。有觀點認為:只要一上網,我們基本上等同於裸奔。但在網際網路專家張鵬看來,人們不必過於恐慌,只要堅持上傳這些資料資訊的所有權在於個人,並且建立一種合理的交換原則,就能將這些資料資訊變成對人有用的服務資訊。

本文來自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