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微信公眾號刷量事件戳破了行業泡沫。在虛火盛行的網際網路行業,刷閱讀只是冰山一角,「刷」早已成為宣傳推廣的常用手段。
APP刷榜就是其中之一。在App Store的競價排名模式尚未進入中國前,採用各種方式刷榜是APP曝光的重要途徑。
「大部分公司或多或少都刷過榜,尤其是碰上一些活動、特定日子需要集中推廣時,都會用刷一下,量一下就上去了。」一家公司的市場推廣人員對鳳凰科技說。「年末了,也要進行KPI考覈。」
應用開發商刷榜一方面有助於其獲取更多使用者,一方面可以拿漂亮數字給投資人看,投資人則拿著更漂亮的數字給下一輪投資人看。多方組成的利益共同體形成了一個組織化和分工明確的APP刷榜產業鏈。
人人都是刷榜者
在這條產業鏈內,每個人都可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參與其中。如果將不基於使用者真實需求而引導其下載的推廣方式都叫做「刷」,很多使用者都在獲得遊戲裝備、零花錢和試用體驗的同時完成一次次刷榜行為。
錢咖、試客小兵、試玩團、賺錢高手等廣告平臺就是此類刷榜渠道。在這些平臺上,使用者按照指定方式下載一個APP可獲得不到2元的獎勵,在某團購應用裡完成註冊並截圖獎勵是7元,一些金融理財應用的獎勵則高達幾十元。
這類APP被稱為「積分牆」,實際上是除廣告條、插屏廣告外,一種第三方移動廣告平臺提供給應用開發商的移動廣告形式。除上述「賺錢」APP外,在手遊頁面中也經常見到。例如在過關時跳出一個視窗告訴使用者需要積分才能玩下一關,積分則可以通過下載指定APP獲得。
業內將這種激勵性的推廣方式稱為「肉刷」,即使用者是真實的,使用者行為也真實發生。其特點是風險小,效果好,價格高。
「我們獲取一個使用者的價格是三塊五,最多可以給到三塊的優惠價,算是便宜的,貴的四塊的也有。」鳳凰科技向一家廣告平臺諮詢推廣價格時,對方態度熱情並保證他們的使用者都是真實的,而非機器刷出來的假使用者。
一位APP推廣人員告訴鳳凰科技,業內價格是2.5-4元一個使用者。這個價格再扣除廣告公司給使用者的獎勵,剩餘的1-2元進入了廣告公司的腰包。但這些廣告公司也存在用假使用者冒充真使用者騙取廣告主的現象,所以積分牆「刷」來的真實使用者也有水分。
使用者在積分牆應用中賺些零花錢。「一天最多也就賺50,還是在我收了徒弟的情況下。」上述推廣人員告訴鳳凰科技,收徒弟是指發展新使用者,能得到新使用者每筆所賺獎勵相同的獎勵。「這是這些平臺新增使用者的主要方法。」上述廣告公司稱其總使用者有700多萬,第一梯隊平臺的使用者數是其兩倍。
獲取新使用者的同時,積分牆也通過指定搜尋詞達到關鍵詞優化效果。例如在某個「賺錢應用」內,攜程的關鍵詞是「酒店攜程旅行」,途牛的關鍵詞是「12306」,安居客的關鍵詞是「二手房」。
雖然積分牆也屬於刷榜的一種,但在應用開發商看來,積分牆是他們爲了在App Store裡獲取曝光而採取的一種競價手段。其帶來的是真實使用者,其權重還不低,並非「明顯造假」,開發商還會尋求其他曝光機會,所以積分牆這一市場空間依然可觀。
隨著蘋果搜尋廣告在中國地區開放時間臨近,積分牆市場可能受到衝擊。據業內人士分析,到時在蘋果廣告競價系統上將又是一場資本較量,資本大鱷牢牢佔據核心關鍵詞的排名,小微企業可能在蘋果廣告排名上只能分到一小杯羹。
明碼標價的「機刷」
如果說「肉刷」還可以勉強算是廣告,直接用手機刷榜(被稱為「機刷」)則完全是資料造假。機刷從業者不斷破解APP Store排名演算法,操作蘋果賬號完成下載,從而實現排名提升。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告訴鳳凰科技,機刷大概有兩類:一種是虛擬的機刷,即破解APP Store的協議演算法,通過多地伺服器及不同地區的VPN在短時間內模擬大量蘋果使用者的搜尋、點選甚至下載行為。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機刷操作不需要真機,同時也不會產生真正的APP下載記錄。
第二種則是建立一個機刷工作室,裏面存有大量蘋果手機,通過一鍵改機的軟體及自動化執行指令碼,讓這些手機不停的模擬真實使用者操作,並做真實的APP下載和安裝,每完成一次操作會更換蘋果的手機引數使之變為另外一部蘋果手機。
這些機刷工作室在市場上並不多,即使應用開發商想找到他們也需要通過廣告代理公司。有的推廣人員告訴鳳凰科技機刷工作室全國不超過5家,也有說十幾家的,上述廣告公司則說他們和全國幾十家機刷工作室都有合作。
儘管對機刷工作室數量的看法有分歧,幾位從業者卻都向鳳凰科技指出了一點:機刷從業者技術過硬,收入不低。
從鳳凰科技拿到的一份機刷價格表可以看出,暢銷榜、付費榜、免費榜價格不同,付費榜衝到top 10需要3.4萬,免費榜衝進top 50就需要3.4萬。
(免費榜價格,鳳凰科技製表)
上述廣告公司表示,付費榜刷榜更簡單,也更便宜。由於使用者在晚上下載APP行為較多,付費榜集中在18點、21點兩個時間段衝榜。付費榜和暢銷榜的客戶以手遊公司為主。
(付費榜價格)
(暢銷榜價格)
另外,除了刷榜之外,機刷也有關鍵詞排名服務。上述廣告公司表示,這一服務很少明碼標價,都是刷機工作室根據關鍵詞及其數量和刷榜效果給出報價。如果該公司本身知名度就不錯,想要在5個關鍵詞中維持一週的top 10位置,打包價格可能會在幾萬到十幾萬間浮動。
鳳凰科技瞭解到,雖然機刷比肉刷更便宜,效果也更快,但是風險更大,一旦被蘋果公司查到就有下架風險,而且由此帶來的都是假使用者,所以大公司多用「肉刷」方法,只有在希望快速曝光某一APP時纔會採用這一方式。
通常廣告公司會建議先刷一個「馬甲APP」的量,然後通過各種推廣方式去帶動「主APP」的量。「馬甲APP」是指該公司旗下另一款非主要運營的APP,這樣即使馬甲APP被下架也不會影響該公司主推APP。
上述提及的機刷團隊均是針對APP Store,在安卓市場上,這種情況少了很多。但這並不意味這安卓市場的APP排名更爲準確,只是因為安卓市場過於分散,除了第三方應用商店,各大手機廠商也都擁有自己的應用市場,並且規則各不相同,所以很難統一地去操作。
一位熟悉安卓市場應用推廣的人士告訴鳳凰科技,「安卓市場的應用排行也存在很多潛規則,根據不同的應用商店有著不同的處理方法而已。」
然而,無論是哪種刷榜方式,都只能獲得一時曝光,使用者留存率無法保證。雖然廣告公司人員聲稱使用積分牆肉刷的方式能引導使用者留存,留存率在20%,但該資料也值得懷疑,畢竟那些在網上教人使用積分牆時都會說上這麼一句:用完再刪就可以了!而機刷帶來的那些假資料,除了在與蘋果公司反作弊演算法的博弈中能將APP排名推高一把,甚至在廣告主的後臺都不顯示,上榜是其唯一的目的。
與蘋果公司博弈
對於這些刷榜行為,蘋果公司態度明確。
在蘋果開發者的官網上,刷榜的行為是被禁止的。在蘋果給開發者提供的《APP稽覈準則》中,鳳凰科技發現有這樣兩條規定指向了刷榜行為。
「如果開發者嘗試欺騙系統,如欺騙稽覈程式、盜取用戶數據、複製其他開發者的成果或人為操縱排名,您的應用將會從蘋果商店內移除,您也會被開發者專案計劃除名。」
另外,蘋果還有一條規定也同時暗示刷榜行為並不可取,「如果我們發現應用中的內容或開發者的行為’過線’,我們也會將該應用移除。」對於「過線」具體指的是哪種行為,蘋果並未明確說明。不過可以看出,蘋果對於應用商店內的應用有最高的控制權,刷榜存在很高的風險。
據訊息人士透露,蘋果爲了打擊積分牆刷榜行為,除了常規的監管之外,也會對APP Store演算法進行調整,如降低APP Store免費榜單的下載權重,增加解除安裝率、使用者留存等因素的權重,對疑似有刷榜行為的應用進行下架處理。還有人表示蘋果會對連續下載多個應用的使用者進行追蹤,「異常使用者」的下載量不計入新增使用者之內。
在蘋果的「高壓」管控下,已經有很多開發者收到蘋果的警告郵件,稱如果不在期限內進行整改,將對旗下應用進行下架處理。喜馬拉雅、荔枝FM、考拉FM和人人遊戲旗下APP都曾疑似因刷榜問題下架。但由於蘋果並不清晰的措辭,被下架APP中有多少是因為刷榜無從得知。對此,蘋果不予置評。
即便如此,野蠻生長的APP仍需要在有限的市場內搶佔更多份額。在抄襲、模仿盛行的中國網際網路,做一款聲音更大的平庸產品比做一款真正有創意、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容易得多,能夠在短期內帶來更多關注和資本,也能免去苦心開發產品結果卻被大公司模仿而出局的風險。
這些公司將一輪輪的融資投入推廣,利益之下廣告公司、刷機團隊應運而生。不過以機刷為例,實際上機刷門檻非常高,全國的機刷工作室數量不多,龐大的訂單量都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根據鳳凰科技瞭解,機刷的成本主要分為兩部分,在硬體上,APPle ID的生成和採購成本佔了很大比重,按照目前行情來看,一個機刷團隊每個月對APPle ID的需求量至少在百萬以上。對於真機機刷團隊來說,還需要承擔蘋果手機的採購、維護升級的成本。
一位接近機刷團隊的人士告訴鳳凰科技:「目前機刷工作室使用的手機產品已經都升級到iPhone 5以上,iPhone4和4S產品都已經被淘汰。」
對機刷團隊來說,硬體成本還是可控的,軟件技術的成本纔是他們的核心壁壘。除了需要解決網路IP、APPle ID生成管理等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對iOS系統的破解研究能力和對APPStore演算法的解析能力,這些都需要極強的技術儲備。
「沒有技術能力的,只能做這些工作室的代理,或者購買他們的技術產品。」該業內人士表示。
不過,沒有團隊能夠真正掌握APPStore的演算法規律,所以大家都是在根據現有規律去分析,也出現過失誤的情況。據該業內人士介紹,今年9月APPStore曾進行過一次大的規則調整,致使所有虛擬機器刷團隊都停工了一個月。
在蘋果調整演算法和實施監管的空隙中,刷榜者也不斷變換著方式,尋求最有價效比。「這兩個月找我們做機刷的越來越多,蘋果那邊管得不嚴。」一位廣告公司人員說到。
沒有贏家
說大部分公司都刷過榜的市場人員、對該問題保持沉默的投資人,都在這個行業潛規則中行事。他們或是完成了上級下達的推廣KPI,或是拿著漂亮的資料找投資,或是指著所投公司的資料給下一輪投資人看,在這個處於灰色地帶的產業鏈中,任何一方都從中受益。
盈利明顯受損的,是根據排名下了一堆粗糙應用的使用者,雖然有些使用者甚至在積分牆平臺上通過下載賺了錢。還有沒有足夠資金用來持續刷榜的中小企業,很快止就步於網際網路寒冬。
從長遠看來,水漲船高的獲客價格讓公司陷入疲憊的宣傳、補貼戰,並影響整個業態,最終將沒有贏家。
當刷榜能帶來更多關注、使用者和高估值,不刷榜則容易在激烈的競爭中敗下陣來,追求利益被證明是一件如此正當、正確的事,誰還在乎所謂的公平和應有的市場秩序?當越來越多的公司將資源花在宣傳、推廣上面,做產品的公司將越來越少。虛假、浮誇的數字也將網際網路發展帶向這一方向,從業者被籠罩在一片汙濁的空氣中。
正面例子也有:去年5月上海工商部門查處了一家刷榜公司,前不久北京一家資料公司將杭州兩家公開宣傳APP刷榜業務的公司告上了法庭。但網際網路這股虛假浮誇風,仍不知何時能止。
本文來自鳳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