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APP開發】在「網際網路+」和O2O驅動下 法律行業的創業如今是怎樣的局面?
2017/02/27

【蘇州APP開發】在「網際網路+」和O2O驅動下 法律行業的創業如今是怎樣的局面?

【蘇州APP開發】在「網際網路+」和O2O驅動下 法律行業的創業如今是怎樣的局面?

摘要: 網際網路+法律服務這個領域問題多多,甚至舉步維艱,想要獲得發展,必須要找對方法。

2015年,曾被稱為網際網路+法律服務元年,也是眾多創業者的出發點所在。但當許多人真正動手進行網際網路+法律創業,卻發現這個領域問題多多,甚至舉步維艱。

今天,我想深入談談這個產業的發展歷程、發展現狀以及未來趨勢。否則在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創業者很可能走進彎路,也很難得到資本的青睞。

網際網路+法律服務的已有型別

2015年是一個網際網路歷史上的神奇年份,因為這一年被稱為很多網際網路產業的元年。在「網際網路+」和O2O的所謂雙輪驅動下,很多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的連線產業都被提上日程,其中就包括網際網路+法律服務。

網際網路+法律服務,在最開始致力解決的就是律師服務產業的痛點。主要包括資訊不對稱、律師與客戶接洽效率低下、律師評價體系欠缺等等。而針對這幾大痛點,也催生出多種模式的網際網路+律師服務型別。

各種型別的主要分化依據,集中於最初的流量入口是什麼。一般來說,該領域商業模式可以分為:

1,資訊平臺:給出各種法律服務資訊,其中包括簽約律師的資訊和擅長領域,開發埠讓使用者與律師建立聯絡;

2,法律工具:這類企業的特點是打造法律流程中的某一種具體工具,可能針對法律從業者,也可能針對法律的研究者和普通使用者。而後在增值服務中建立使用者與律師或律師事務所的聯絡;

3,交易平臺:這類平臺可以被理解為出售法律服務的B2C電商,在提供特類法律服務,比如智慧財產權保護、合同稽覈與管理的同時,也面向C端使用者提供律師服務的嫁接。

1488155691880
  目前,這三種類型的網際網路法律服務各自催生了一批明星產品,在各自領域中也擁有較深入得資源網路和使用者基礎。所以我的整體判斷是,網際網路+律師服務雖然還有可實現空間,但一定要明晰產業內已有玩家的各自優勢和整體產業進度,否則會在真正入場後陷入流量枯竭的尷尬。

  市場成熟度與整體進度

2016年下半年,網際網路+法律服務的行業新聞的數量堪稱驟減。

一方面是因為2015到2016上半年行業發展過快,需要自身的縮緊和內部除錯,另一方面是因為資本寒冬的襲來另這個剛剛開始火爆的產業猝不及防:整體經濟緩行導致B端客戶的流量大幅下降,而面對相對雷同度極高的新創專案,資本也表現出了謹慎和放緩。

1488155691371
  從到2016年底的融資情況上來看,法律服務專案雖然非常多,但得到大量融資以及整個產業的融資率卻相對不高。因為整個產業的變現能力與增長指數很難與新興的高科技產業以及泛娛樂產業相提並論。在寒冬中進度也自然放緩。

整體來看,試圖解決律師與案源「二八現象」的創業專案不在少數,但真正開啟局面難度很大。但是我認為,整個產業的機遇與未來想象空間依舊很大。致力於這條路並不算過分艱難,主要還是要認清市場現狀,找到獨特合理的商業模式。

巨頭進場狀況

不得不提的是,2016年3月支付寶開啟了法律服務視窗,而此前百度也打造了手機百度中的「百度律師」。

這個現象表明,BAT巨頭已經開始陸續進駐法律服務的視窗中。還有很多分析者都認為,微信下一階段也可能在生活服務中新增法律服務的應用,並且也採取第三方服務提供的方式。

巨頭進場,證明了這個領域的成熟度已經來到了新的標準線上。當然同時也應該看到,在這個有著濃重O2O基因的領域裏,巨頭並沒有掀起過快的收割效果。因為法律服務的流程很長,個性化需求旺盛,因此巨頭並沒有給創業者造成太對恐慌。

  哪些風險必須警惕?

如果真的致力於法律服務產業的創業當中,有一些事項一定要提醒。那就是這行的「坑」十分多!其中有些是之前的專案用「血淚教訓」換來的,一定要小心謹慎。

譬如,有以下幾種風險:

一、觸動律師行業的利益。

為什麼這麼多網際網路+律師服務,但是普通人的生活中依舊沒有感受到什麼變化?很大程度是因為律師行業的既得利益其實相當高,很少有律師真的希望通過線上開放的方式來開啟新的客源渠道。

很多創業專案,確實可以通過平臺模式大力附能消費者,但卻觸及了律師行業和事務所的利益線,因此得不到專業支援,結果只能功虧一簣。

二、越界法律服務的底線。

法律服務,尤其是對B端提供的司法與律政服務,很可能觸及到法律的底線,產生多種違法風險。千萬不要因為小利或者資訊不暢去觸及這些,要知道P2P平臺的前車之鑑就在眼前。

三、為無證律師提供空間。

很多網際網路+律師服務的專案,都因為缺乏律師端資源,以及對平臺的監管不嚴格。導致平臺涌現了大量無證、無資質、無經驗的「三無律師」。這對平臺聲譽和品牌的打擊可謂是毀滅性的。

四、與保險、金融走的過近。

網際網路+法律服務,很容易與網際網路保險、網際網路金融聯絡到一起。事實上從技術層面說,三者的交叉也很合理。甚至能帶來很多優質的使用者體驗。但在目前情況下,對這些跨界新物種的監管和法規還沒有跟上,跨界平臺很可能觸及紅線,甚至被利用為違法犯罪的工具。因此還是謹慎為主。

  未來的機遇在哪裏?

這裏試著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一些網際網路+法律服務行業未來的機遇在哪裏。

一、垂直類專案:法律服務的流程很長,種類也花樣繁多。

因此創造的空白痛點也就不計其數。大而全的平臺所需要成本與資源過多,但小巧有針對性的法律服務平臺,尤其是反向針對法律從業者的平臺會比較受到歡迎。找到垂直入口,是如今創業的不二法門。尤其是結合自身優勢找到垂直入口,是最高效的創業方法。

二、內容引擎類:法律服務是一個相對低頻發生的交易種類。

但人們對專業法律內容、案件剖析、各種新規則的解讀卻具有著高度的期待度和真實需求。通過創造法律服務相關的內容平臺,逐漸拉昇流量導向法律服務的交易環節,或許也是如今比較需要的生態化創業專案。

三、全鏈環節類:相較於上面說的垂直類平臺,其實更有價值的是可以一站式打通各種法律服務環節的全鏈條式服務平臺。

因為時至今日,各種網際網路+法律服務平臺的體驗依舊是複雜而多環節的,使用者體驗改進機會非常大。如果可以製造全鏈的新體驗將會得到高度追捧,當然了,這要求的資源、資本和技術創新能力都很高。

四、服務於新產業、新技術:人工智慧、物聯網、fintech等新技術產業,以及soho、眾包眾籌等新企業組織模式,都帶來了大量的司法服務需求,針對這些需求架設專案,一方面盈利空間大,一方面也可以搭載風口講一些形故事。俗話說會說會練是真把式,創業也是如此。

五、大資料類平臺。

網際網路+法律服務的大資料,一直都是行業重點需求的一環。也有很多企業致力於這個環節,但大資料提供者+行業分析者依舊帶來了很多機會。

中國正在發生一場舉世矚目的消費大升級,法律服務大爆發當然是大勢所趨。而網際網路以無與倫比的便利性,自然會成為新一代人的主流通路。這個行業很艱難,但機會也是非常明顯的,關鍵還是產品和迭代。雖然現在是冰,未來估計會小火。

來源: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