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國各地高校的600餘名大學生和畢業生髮起關於校園App開發使用情況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45.01%的被調查者所在高校曾引進過1~3種校園App供師生使用,44.08%的被調查者所在高校曾引進過3~10種校園App,7.19%的被調查者所在高校從未引進過校園App,還有3.71%的被調查者表示,學校曾引進10種以上App。高校提供給師生使用的App功能包括但不限於輔助生活、查詢預訂、校內社交等。
9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了《關於引導規範教育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到一些地方和學校出現了應用氾濫、平臺壟斷等現象;一些教育App存在有害資訊傳播、廣告叢生等問題,給廣大師生帶來了困擾,增加了學生和家長的負擔。教育部將通過加強標準規範制定、開展常態化監管、做大監管同心圓,以加強教育App開發、選用、整合、共享資料的統籌管理等方式,做好對校園App的監管,解決校園App氾濫、廣告氾濫、利益裹挾、應用壟斷等問題。
功能有限、數量太多、使用體驗差成為癥結所在
說起校園App,江西某高校的黃晨旭首先想到的就是「某某校園」:「學校辦活動時我們必須用它才能簽到,簽到成功後會獲得相應的學分和積分。」
在手機的應用商店裏搜尋黃晨旭使用的這款應用,這款分類為「教育」的「某某校園」僅僅收穫了3.1分的評分。正如應用市場評論區裡所說,這款教育App留給人的第一印象幾乎都是「功能強大」,然而,這款同時擁有「校園服務」和「校園社交」兩大「王牌功能」的應用,卻未能抓住黃晨旭和他同學們的心。「雖然看起來功能很多,但是我們用的也就只有‘活動簽到’一種,像應用介面裡那些‘21天挑戰’‘兼職實習’‘部落’等,對我們來說基本沒用,我們也從來不知道是幹什麼的。」
在被問及使用體驗時,黃晨旭表示這款App對他來說較為「雞肋」,除了大一、大二參加活動時偶爾點開,他基本不會主動使用它。「功能是好功能,只是App要求掃碼簽到,參加活動的學生有上百個,簽到員卻不多。如果你錯過了簽到的時間,再想找到簽到員就很困難了,這一點對我們來說其實並不便利。」
中青校媒的調查顯示,所在高校曾引進過校園App給師生使用的學生中,59.75%的學生對校園App並不滿意。其中,81.91%認為校園App功能有限,不能提供讓人滿意的服務;72.86%認為校園生活所要使用的App數量太多,佔用手機記憶體;51.76%認為App的使用體驗太差,還有32.66%認為App操作起來有技術難度。也有同學認為,部分App存在過度採集學生資訊的情況。
對校園App心生反感的蔣依表示:「如果是輔助教學的App,我覺得一個就夠了,但常常是不同事項要用不同的App,不僅操作繁瑣,還很佔手機記憶體。」
在廣州讀書的湯曉琪的唯一一次曠課就緣起「易某」App。以往上課需要請假時,學生只需要去輔導員辦公室說明情況,得到假條後則證明請假成功。而新App的引入,卻增加了請假的流程和等待時間。當學生有請假需求時,首先需要在軟體上向輔導員提出申請,等待輔導員在手機上點選「同意申請」後,才能拿到紙質請假條,並且需要在手機上進行請假確認才能夠結束所有請假流程。軟體引入初期,湯曉琪智齒髮炎、高燒不退,沒來得及請假就被直接送去了校醫院。輸了幾天液之後,湯曉琪去輔導員辦公室補開假條,卻被告知她沒去的專業課因為缺少網上請假申請而直接被當做曠課處理。在她看來,「繁雜且多餘的手續不僅不夠人性化,還讓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了,這種App沒有存在的必要。」
另外一款軟體「某校園」的使用更讓湯曉琪「細思極恐」。大二時,湯曉琪在學姐的指導下在此App中一步步輸入了學號、年級、就讀專業等資訊,隨後,又被要求填寫身份證號、身高體重、家庭成員及工作部門等較為私人的資訊。在她填寫的過程中,App中不斷有廣告彈窗跳出,這讓湯曉琪不免懷疑,「會不會倒賣我的資訊?」資訊填寫完畢後,這款軟體基本就變成了湯曉琪手機中偶爾點開的「殭屍軟體」之一,「想卸又不能卸,但留著確實用處不大。」就讀於清華大學的張明同樣對隱私資料的採集表示焦慮:「我認為有些資訊採集並不是必要的,有的App會採集使用者的位置和時間的資訊,給人強烈的監控感,讓我感覺不適。」
使用流暢、功能便捷的App為大學生所喜愛
校方要求下載的App功能不一、使用程式繁瑣是一些大學生對軟體不能滿意的原因。但有一些校園App贏得了大學生的喜愛。中青校媒的調查顯示,超過四成的學生對校園App表示滿意。其中,95.62%是因為所使用的校園App操作簡單,使用方便;72.99%是因為所使用的校園App的功能齊全、滿足需要;69.34%是因為所使用的校園App的數量適中,不會造成手機容量困擾;59.12%是因為所使用的校園App可自由選擇、無強制性困擾。
「某一卡通」的出現,就讓蔣依頗為滿意。這款「充值」應用功能雖然較為單一,卻是實實在在地實現了學生「不出寢室門就能線上充值」的願望。「不僅能充飯卡,還能交水電費。以前給寢室充電費,都必須到離宿舍較遠的學校終端機上排隊充值,現在在寢室就能充值了,超級方便。」
中青校媒的調查顯示,所在高校曾引進過校園App給師生使用的學生中,80.50%的學生所使用的App具有課程學習的功能。
陶子對於學校提供下載的一款App很有興趣。陶子修的某些課程學分有線上課時和線下課時之分,線上的課時需要藉助這款App實現。相比於其他軟體,這類學習類軟體符合學生的剛性需求,在學生中接受度也比較高。這款App陶子使用了3年,不僅修滿了既定學分,還藉助它學習了製圖、心理學、C語言入門等課程,App上各種專業的入門基本課程基本免費向學生開放。據陶子介紹,這款App中的學習視訊不會出現任何廣告,學習效率很高,乾貨很足。
來自遼寧一所高校的穆寧也從課程學習類App中受益良多。他常用一款App預習英語課。據他介紹,應用中不僅有英語課本上的詞彙、課文以及相應的音訊,學生還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在App中做練習題。App中的「班級」功能可以讓老師清晰地看到每位同學的學習時間與狀況,老師可以據此調整上課進度。
張明對清華大學的一款App評價很高。「它能夠提供如Wi-Fi接入認證、校內站點一站訪問、教室資源推薦服務,還能顯示清華全景地圖、校車路線和校園裏日常演出、講座的時間、地點,還提供網路學堂。」集多種學生真正需要的功能於一身,是張明經常開啟這款App的原因。
大學生期待多功能複合服務型App
無論是否滿意現有的校園App,被訪者們對於未來校園中即將引進或改進的App都予以了較高的期望。中青校媒的調查顯示,在校園App可能具備的功能中,圖書館、自習室預約功能最被學生需要,66.60%的被調查者希望校園App具備這項功能;58.25%則希望使用方便吃飯、洗澡、打水、取快遞等日常生活的功能;50.51%希望App具有課程學習的功能;43.58%希望可以通過App便捷登陸校園無線網。此外,運動打卡、體育器材借還、校內購物、課堂簽到、校內社交等也是一些大學生需要的功能。
此外,多功能複合是大學生對未來校園App的一大期待,51.12%被調查者希望校園App能夠多功能結合。此外82.80%被調查者認為校園App的使用數量不應超過3個。
還有1年畢業的陶子希望有考研資訊或招聘資訊的軟體被引入,這樣能夠更好地讓畢業生獲得資源。而對湯曉琪而言,校園App存在的意義不應該僅僅方便學校管理,更應該方便學生使用。繁雜的App讓湯曉琪在學業和生活上都曾遇到問題,她希望此後的App能夠更加註重使用效率和使用便利度。在湯曉琪看來,高校App不應只是簡單的資訊輸入,而應該有適當的價值輸出,例如在學校即將引進的體育運動監督App中,她希望能夠對運動達標的同學給予一定的鼓勵或獎勵。
清華大學的張明則認為,目前有一些校園App整合做得不好,不同的事情要下不同的App開發,功能過於分散,更新維護做得不好。她希望校園App更高效、更安全,學校開發能夠更尊重學生,委託師生和第三方開發的流程能夠更透明。
「如果各類App能夠更加先進、更符合大學生感興趣的點就更好了,例如通過掃描食堂飯菜便可得知食物卡路里,這樣便於同學們管理體重,還能防止食物浪費。」湯曉琪說。
【宣告:本文文字轉載自來源於網路、圖片收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最短的時間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