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2O最火的幾年裡,曾有媒體寫過一篇名為《18天不出門》的體驗文章,目的是通過密集測試,看看到家服務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如今,如果再做一次這樣的實驗,可能就需要提前從銀行取點現金了……
您能不能取消訂單?
「您能不能取消訂單?」
接到電話時,消費者二妮一度以為愛鮮蜂倒閉了……
在這個電話的前幾分鐘,二妮剛剛在愛鮮蜂上買了幾瓶酸奶和水果,在等待收貨的時候接到了樓下小賣部店主的電話。「店主問我的時候,我有點沒反應過來,還以為愛鮮蜂倒閉了呢。」二妮說道。事實上,店主只是希望二妮把愛鮮蜂上的訂單取消,但自己會照單送貨,只不過將線上支付改到了線下,價格還與線上一致。
這樣的改變對於二妮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於是她很快就與店主達成一致,線上上取消了訂單,店主將錢原路退回,再上門收取現金結束這個訂單。
針對二妮遇到的情況,新浪科技對貼著愛鮮蜂標籤的小賣部進行了走訪,據一位店主介紹,最近幾個月,他們確實經常跟消費者進行協商,取消線上訂單,「很多熟的客人,也都能接受上門之後用現金或者微信、支付寶支付訂單。」而對於一些新客戶,商家則會選擇在出發前不在App上面點出發這個按鈕,「這樣上門之後可以隨時取消訂單」一位商家稱。
3%服務費
據瞭解,之所以出現商家不厭其煩地慫恿消費者進行線下支付,是因為愛鮮蜂今年開始向社羣門店收取3%的平臺費。據二妮所住小區附近的一位愛鮮蜂店主介紹,此前,該小區周邊有7家小賣部都在愛鮮蜂上面註冊,如今,只剩下了三家,「據說,過一段時間還可能收5%的服務費,現在就沒什麼利潤了,如果漲服務費,我們也不幹了。」該店主如是說。
該店主表示,此前自己也曾想過退出愛鮮蜂,但因為人手比較多,閒著在店裏也沒事兒,所以就繼續做了,「那些撤的基本上都是嫌利潤低,而且人手也少一點。」
在一位電商從業人員看來,愛鮮蜂出現的商家跳單現象已成為當前社羣O2O在收割市場時出現的普遍難題,「社羣門店輻射的服務範圍有限,利潤微薄,平臺補貼力度大,商家的積極性就大,一談到收費,就會出現商家跳單或者撤退的現象。」此外,由於社羣店魚龍混雜,監管也成為這些社羣O2O平臺的一大難題。
電商行業分析師李成東認為,在今年的資本環境下,社羣O2O面臨兩大難題,即業務本身虧損很大,而且很難降低虧損率以及融資環境差,沒有後續融資補血,虧損模式難以為繼。
事實上,今年7月,曾在2015年許下巨集偉目標的天天果園傳出了關店風波,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其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門店將全部關閉。目前,天天果園在蘇州僅剩一家中轉站,在成都的門店也只有寥寥數家。
此外,今年以來本來便利、愛鮮蜂等均被曝出裁員、轉型等問題。今年6月,本來生活方面透露,旗下本來便利(現已更名為極速達)宣告暫停運營,本來生活網副總裁劉有才表示,本來便利並未停滯,而是升級更名為極速達,將整合併入本來生活的B2C業務。對於整合原因,劉有才坦言本來便利雖然進行了幾個月時間的運營,但是使用者較少,只有幾十萬個。
在一位電商從業者看來,此前社羣O2O在補貼之下產生了很多訂單,但本質上是消費者在薅資本的羊毛而不是真需求,依賴補貼刷出的資料,實際上掩蓋了其背後高昂的成本。
部分社羣O2O平臺融資資料及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