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APP開發】打造網際網路基因 蘇州銀行攜手同程旅遊戰略合作
2016/12/06

【蘇州APP開發】打造網際網路基因 蘇州銀行攜手同程旅遊戰略合作

【蘇州APP開發】打造網際網路基因 蘇州銀行攜手同程旅遊戰略合作

Google近日宣佈推出了傻瓜式HTML5應用開發服務App Maker。這款拖拽式的應用開發工具內建了大量模板(主要是G Suite及合作伙伴的整合服務),可讓使用者以少量(甚至不需要)程式設計,靠拖拽UI即可完成應用的開發,Google宣稱該工具可將從想法到實現的時間從過去的數月縮短到數天。目前開發者可以通過Google的Early Adopter Program for G Suite Business申請早期試用。當然,這樣的應用實際上不是完全獨立的應用,必須在Google的雲環境下執行,而且對於國內開發者來說可用性不強。當然,微信應該學學Google,如果微信小應用有這樣的開發環境的話,開發門檻一定可以下降很多。

App Maker包括了一個基於雲通過瀏覽器訪問的拖拽式開發環境,使用者可以通過拖拽UI元件來實現用戶界面的開發,然後通過點選元件設定資料來源即可完成與G Suite應用、Google Maps、Contacts以及Group等的連結,實現前端元件與後端資料關聯。App Maker還提供了服務介面,理論上任何有API的服務均可與其對接。開發出來的應用將在與Google自身的G Suite應用相同的基礎設施內執行,而管理員則可以像管理Gmail、Drive等G Suite應用一樣對App Maker開發出來的應用進行管理。

那麼App Maker可以用來開發什麼樣的應用呢?基本上典型的企業應用都可以做——比如時間跟蹤、訂單跟蹤、存貨管理等。Google宣稱,App Maker為使用者提供的優勢在於便捷。開發者只需關心應用的UI和邏輯,其他的所有事情,包括執行環境(底層基礎設施)、前後端對接、效能問題等統統由Google搞定。這其實就是目前熱門的Severless開發趨勢,企業使用者甚至可以不需要任何開發者即可搭建出自己的應用。當然如果App Maker的模板不能滿足要求的話,Google也提供了一個內建的指令碼編輯器,通過這個類似於IDE(整合開發環境)的環境進行定製開發。

實際上,Google自己就是App Maker的第一個使用者,據G Suite VP Elissa Murphy透露,Google已經利用App Maker的核心功能在內部開發了超過300款應用。然後他們又利用過去一年的時間對原型進行優化,以便更適合外部客戶使用,並針對企業使用者進行了改進。

提供類似傻瓜式開發工具的當然不只有Google。比如微軟去年也推出了跨平臺移動雲應用開發工具PowerApps,通過它沒有任何開發經驗的使用者也可快速完成APP的設計和開發工作,並可與微軟Office365、Dynamics CRM、Dropbox或OneDrive等整合。而App Maker的差異化在於對現有技術及擴充套件性的支援,這樣的話開發者自身原有的技能可以繼續發揮作用。

擴充套件性主要體現在可整合的第三方應用上。Google此次釋出了一批新的認證第三方應用,其中包括電子簽名DocuSign、專案管理Asana、進銷存管理Zoho Invoice、票務工具Freshdesk以及Virtru、LumApps與Xero。

隨著一些程式設計概念的演進趨向穩定,隨著模組化的逐步加深,軟體業將越來越像汽車業的發展:靠一個個零件組裝出來,而且逐步實現組裝的自動化。到時候人的工作重心將變成設計而不是開發了。

本文來自搜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