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2017/06/15

【軟體外包】爭論APP收費是個偽命題

近日,由商務印書館官方出版,中國社科院語言所修訂的《新華字典》APP上線。據介紹,該APP提供數字版紙版對照、原《新聞聯播》播音員李瑞英播讀、漢字規範筆順動畫等增值服務,但免費版每天只能查2個字,40元可使用字典全部內容,此舉引發爭議。APP的開發方表示,因涉及版權及軟件開發等問題,所以需要付費。(《北京青年報》6月13日)

理直氣壯地要求別人提供免費服務,這樣的人是什麼心態?在有些人心裏,使用這款軟體簡直應當獎勵——推廣漢字和普通話,不該是政府的責任嗎?說這話的人恐怕忘了,義務教育是免費的,如果有利於自身提高的都必須免費,文化產業也就不用發展了。

之所以會有如此反響,恐怕與以下兩個原因有關:一者,查字典不是成年人的剛需,更有搜索引擎等各種網站可以免費實現,所以很多人表示「免費都不會用,更別說收費了」;二者,國人已習慣了免費試用各種APP,國內各機構也養成了「以免費換流量」的盈利模式,因此當一個字典APP想要收費時,很多人不習慣,進而就是指責對方貪得無厭。沒需求加上沒習慣,造成了爭議的發生,然而真正的問題是,覺得貴可以不用,有指責的必要嗎?

漢字沒有版權,字典有;印刷版的成本低,製作維護多內容的APP卻需要更高成本。如果是政府投資的公益專案,免費自然無可厚非,如果是公私合營的商業專案,適度收費也是理所當然的。這裏的適度,一方面根據其成本來決定,另一方面取決於市場需求和市場競爭,倘若需求不旺,或者有同類型、同質量的免費APP參與競爭,自然倒逼其收費低廉,甚至是免費。

事實上,在工具類APP中,「不免費」也是常態,只是很多人沒有接觸過而已。同時,此類APP不適合植入廣告式的商業營銷,在流量上動腦筋,很容易影響其權威性與使用者體驗。至於貴不貴,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多取決於個人承受力和需求是否強烈,譬如對於一個無閱讀習慣的網癮青年來說,買任何書可能都覺得不值,給遊戲充值幾百塊反倒覺得很正常。

可見,收費與否完全是企業的自主權利,定價高低也由市場決定,貴不貴更是個偽命題。你可以認為他不夠聰明,那就期待更聰明的人讓他沒飯吃,但無論如何,只要不是強制消費,誰也沒有指責其收費的權利,否則老闆也可以隨時扣掉你的工資——我覺得太貴了。

更多資訊請關注:蘇州APP開發,蘇州智奇勝軟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