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2017/08/15

【蘇州APP開發】不再「為群所困」 家長髮明瞭一個新工具家校溝通APP

各種「班級群」「家長群」讓家校溝通變得高效便捷,但由此帶來的「24小時線上」工作制,也讓不少老師感到壓力倍增。老師如何不「為群所困」?一年前,小學生家長卜江選擇從IT行業轉型,創辦了提升家校溝通效率的公益APP「曉黑板」,受到眾多老師和家長歡迎。截至目前,APP已被全國2000多所學校老師自願使用,累計使用者80萬。

  微信群裡90%資訊與己無關

2014年9月,卜江的女兒入讀閔行區實驗小學一年級。「老師建了一個微信群,開學時各項通知較多,120天里老師發了180條訊息,但家長髮的資訊還要多。」每天下班後,和其他家長一樣,卜江在眾多家長的海量回復、感謝、點贊中,「爬樓」找到老師的通知,「群裡90%的資訊和我沒關係」。

有一天,平時3時放學的學校,因臨時排練節目,改為3時40分放學。老師也很盡責,在微信群、QQ群裡都通知了,還專門打電話給一些家長。卜江的母親平時負責接送孩子,但那天不巧她在微信群裡沒看到,還是3時等在校門口,結果突然下起暴雨,老人家在風雨中站了半小時,回到家大病一場。

幾天後,卜江和班主任專門聊起這事。「老師在微信群裡每發一條通知,家長回覆刷屏得厲害,後面的家長經常看不到,有時不得不加上‘勿回’,但還有家長經常反映沒看到。剛建群時才40多人,很快突破100人,祖輩也在裏面,群裡不分晝夜跳出資訊和問題,老師也變成24小時‘客服’了。」卜江深受觸動——能不能發明一個工具,讓家校溝通變得更高效?

  開發家校溝通APP受到歡迎

在原先的IT公司擁有一支技術團隊的他,下決心要做點事。2015年6月8日,第一版「曉黑板」APP上線了。當時的功能還很簡單:老師釋出通知,如果這則通知被開啟,且在家長手機停留數秒以上,說明家長閱讀過了,系統會自動告知老師;如果這則通知家長超過30分鐘還沒看,系統會轉為簡訊傳送給家長。卜江先把這款工具發給幾位老師朋友試用。沒想到,團隊一下子收到很多電話,還有使用者建議再增加一些功能。經口口相傳,越來越多老師知曉並使用,不少熱心老師還提出建議。

第一家嘗試使用的普陀區武寧路小學老師提出,能否開發一個調查功能,根據主題歸類,讓家長們參與討論某個問題。比如:學校打算換新校服,家長是否接受?小調查資料很快顯示,大約80%的家長同意;還有老師提出,經常想了解班級學習情況,比如最近的課程,哪些同學聽得懂、哪些同學聽不太懂,以此調整教學進度……就這樣,「曉調查」「曉討論」等功能慢慢加入進來。半年後,沒做任何市場推廣的APP使用者達3萬多人。

去年9月,他和其他3位合夥人決定,全身心投入家校溝通公益APP。如今,黃浦區第一中心小學、延安初級中學等全國2000多所學校都有老師選用,APP提供的是免費服務,老師採取自願原則。

  發掘教育軟體的最大價值

網際網路創業是艱辛的,但創業團隊的經歷令其初衷更堅定。「比如‘曉討論’功能,本來以為使用率不會很高,但老師創意無限。」卜江說,有位英語老師請孩子利用「曉討論」的語音功能,釋出自己的朗讀語音。很多孩子錄了好幾遍,挑最好的發上來,積極性調動起來,進步神速,這位老師希望增加點贊功能,鼓勵內向孩子的積極性。後來,APP還開通了學生使用者功能。「曉黑板」CEO、上海交大電子工程學博士王琪回憶了一件事:上外靜安外國語中學數學老師沈景有一次開公開課。課上最後5分鐘,她請同學通過學校iPad加入「曉討論」,大家把同一個問題的答案放上來,老師現場一一點評,並和同學們一起評出前3名。「那次討論的第3名,是班裏一個平時數學成績並不拔尖的孩子,全班為她鼓掌,這位女生也感動得哭了。後來女孩數學課上非常積極,還經常主動發言、提問。」這件事,對創業團隊觸動很大。

在王琪看來,給予學生信心和希望,是從事教育軟體最大的價值,「還有什麼比這能更讓我們有成就感的呢?哪怕改變一個孩子也值得」。

更多資訊請關注:蘇州APP開發 ,蘇州智奇勝軟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