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2017/01/03

【苏州APP开发】政务APP开发应先提质再提速

日前,中山大学和支付宝联合发布了《“互联网+政务”报告(2016):移动政务的现状与未来》。据悉,截至去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90.1%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平均每个网民手机下载有33个,但经常打开的只有10个左右。报告分析认为,开发政务APP成为大趋势,目前70个大中城市政务APP共计316个,累计总下载量为2476.9万次。另据与会的广州市工信委人士称,广州已开发推出政务服务平台“广州通”APP,整合各部门推出的移动政务服务功能,原则上不再批准各部门使用财政性资金自建政务APP。(6月15日南方网)

开发政务APP,在确保数据安全、管理有序的前提下增加部分公共服务的办理方式,未来再逐步增加政务APP、政府网站等电子媒介办理政务的内容。这不仅会让市民用户享受到便利,还将极大地节省政务单位的运行成本,有助于将宝贵的人力资源更多地投入到一线监管执法之中。

但必须意识到的是,上述效用,必须要在政务APP及政府网站的政务服务用户数量达标后才能得以实现。如果政务APP及政府网站的政务服务窗口、栏目,功能设计存在缺陷甚至缺失,用户体验较差乃至无法使用或者响应解决问题的效率较低,就必然造成用户数量只能停留在很低的数量。这样一来,政务APP的开发成本无异于打了水漂。

按照报告提供的数据,70个大中城市政务APP共有316个,累计下载量却只有近2500万次。其实,这一数据还需要刨除三类“干扰因素”:用户APP下载后,因体验质量较差而迅速卸载(仍然被算入有效下载);下载后使用频率接近于零;相关的政务单位的职工下载。剩下的有效下载使用情况,显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如果进一步将这些政务APP的下载量、使用率、为用户及相关的政务单位创造的价值进行量化,与之开发成本相除,得出的效益指数或许会让一些城市的部分政务单位感到难堪。

依照报告得出的结论,开发政务APP接下来还将再掀潮流,一些城市或将加速推动现有的政务单位、公共服务企业推出专门的APP,首先从政务APP数量达标。但笔者认为,为避免移动政务开发成本浪费、同时也要避免低效的移动政务影响民众信任,各地信息化、审计等职能部门应当对当地的现有政务APP运行情况开展绩效审计,挖掘分析下载量、使用率、价值创造不高的深层次原因,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广州市已开发政务服务平台“广州通”APP,整合各部门推出的移动政务服务功能,也基本上关闭了其他部门再新建自有的政务APP的许可。一个城市一个政务APP,便于市民用户下载使用,同时也有利于对介入统一政务APP的移动政务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然而,如果整合统一的城市政务APP,不能做到至少接近于支付宝、微信这样的高效运行,不能在出现技术障碍时快速响应解决,无法实现功能设计的易用化,政务APP管理单位没有权限约束政务功能接入APP的具体职能部门改进服务,相反会让当地的市民用户对移动政务产生强烈的排斥。相关部门应当明确意识到,整合统一的城市政务APP的用户评价,是由APP介入的各项政务功能及综合体验中的最弱一环决定的。

本文来自网易新闻